黄鹂科的鸟都有哪些及其品种名称?

古如平古如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黄鹂(学名:Oriolus oriolus)属小型鸣禽,全身披黄褐色羽毛,头顶部、背部和两翅表面均缀有黑色条纹;颏部、喉部和胸部为白色,腹部的黑白条纹与体背上的成倒置的“U”形斑块,其上方呈黑褐色;眼先和眼周是青灰色,虹膜橙黄色。嘴形较窄而纤细,喙基部不具蜡膜。雌雄羽色相似。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森林地带,喜欢在树林的边缘活动和鸣叫,性情胆小怯懦而又机警敏捷,善于飞窜躲避敌害,但也常伏于树木顶端。主要以昆虫等小动物为食,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。繁殖期为每年的4~7月,营巢于树洞或岩石隙缝中,每窝产卵3~6枚。卵的颜色为淡蓝色,具有宽而疏的褐色斑点。

黄鹂虽体型不大,但鸣声婉转流利,清脆悦耳,非常动听。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,并常常被用于诗文、绘画和民歌中的形象象征。在希腊神话中,它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( Venus )的圣鸟;而在中国的诗经里,它却是“伐木丁丁”、“取彼斧斨”的来由——据说当周文王伐纣的时候,它就是周武王右军主帅的旗鸟。

由于黄鹂羽毛美丽且叫声婉转,自古就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。唐代诗人杜甫就写过一首《黄鹂》:“身轻一鸟,雪里偷香早。双目正神光,百里随人脚。何处不知名,被人怜小字。金缕衣裳新,翠屏钗珮新。”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则更喜欢用黄鹂来喻指自己的爱妾朝云,他曾写下这样一句诗句“黄鹂久住无心听,自啄檀槽浪自吟”。

除了文学著作外,黄鹂也是我国传统的观赏鸟类之一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·禽部》中这样记载道:“此鸟性灵而慧,能为人语,故古谚曰‘宁食三鸟,勿食黄鹂’。”可见它在人类眼中的受欢迎程度。 直到近代,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的急剧扩张,黄鹂这一曾经再寻常不过的野鸟,才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视线,变成了令人感到一丝丝陌生的奇珍异兽。

高浚仓高浚仓优质答主

黄鹂是林中歌唱家,黄鹂的鸣声多变,其音清脆响亮,能演唱欢快、悠扬的歌曲。其鸣唱多在清晨和初春时分。它的繁殖期鸣声更有规律,先由1个或几个短促的”吉”声开始,然后连续转为婉转动听的笛音,歌声清脆而流畅,犹如小提琴演奏声。

黄鹂科共有9属约40多种。我国计有4属7种。主要种类:大嘴黄鹂(P。viridissima)大型鸟类。体长230-290毫米。上体亮绿色,头和颈深黑色,具黄色眉纹。颏、喉金黄色,上覆羽白色。两翅及尾黑色,端部黄色。分布于蒙古、俄罗斯、朝鲜及我国河北、东北等地。国外至日本。繁殖于我国的鸟秋季南迁至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部。为农林益鸟。

黑枕黄鹂(O。xanthopygia)俗称耳黄。大型鸟类。体长230-280毫米。头顶黑色,枕部中央具不规则的黑色块斑。背及两翅栗棕色,肩部和翅覆羽浓黄色。颏、喉及胸部金黄色,往后逐渐变为淡黄色。下体余部沾棕色。栖息于平原至海拔1500米高山的山林、公园和居民区。主要以蝗虫、尺蠖、蛾类及多种农林害虫为食,食量甚大。

分布甚广。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、尼泊尔、锡金、不丹、印度支那半岛、马来西亚及菲律宾,东至琉球群岛和日本。 云雀(E。blanfordi)小型鸣禽。体长140-170毫米。上体沙褐色,具黑色窄纹和白色羽干纹。头小,头顶黑色,羽冠较发达且延长,呈卷冠状,缀有皮黄色斑。颏、喉黑色。胸灰白,具黑色纵纹,腹中央具黑褐色横斑。栖息于平原至海拔1500米开旷草原及耕地。常在地上奔跑,善于鸣唱,飞行时边飞边鸣,亦能盘旋翱翔。以植物种子、嫩草和昆虫为食。分布于新疆、西藏、河北及东北等地。国外见于俄罗斯、印度、阿拉伯及印度尼西亚等地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