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西龟烂甲病是什么?
烂甲病是乌龟常见疾病之一,主要症状表现为背部或颈部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浅黄色痂状溃疡,逐渐扩大、加深,形成有腐肉与无腐肉交错现象的“岛屿”,严重的可蔓延至腹部和四肢,引起肌肉坏死;
轻者食欲不振、行动迟缓,重者不食不动、全身虚弱、消瘦、脱水,甚至死亡。 引起烂甲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水质恶化,不清洁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细菌,而乌龟对水温、水质的要求比较高,一旦水质恶化,就很容易得烂甲病。另外,喂食不当也会使乌龟染上烂甲病,如果投喂的食物过多,或者投喂的食物不够卫生,都会导致烂甲病的发生。乌龟生活的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导致乌龟得烂甲病。
那么,如何防治乌龟患烂甲病呢?首先,要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,定期更换水体,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,更要注意勤换水。其次,注意食物的营养,保证营养均衡,避免投喂腐烂变质的食物。第三,提高饲养环境的温度。第四,对于已经患病的乌龟要及时治疗。
1.及时隔离 对于已经患有烂甲病的乌龟应及时隔离,以防传染给其他乌龟。
2.清理伤口 对于已经发生溃烂的病灶,应及时清除,并用高锰酸钾溶液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。
3.药物治疗 对已感染烂甲病的乌龟,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,使用青霉素、甲硝唑等对患处进行擦拭,每天3次左右,连续5天左右。
乌龟的甲壳是乌龟的铠甲,有由骨骼与角质层融合而成,其中的骨骼的内皮细胞具有分裂能力,而角质层不具有分裂能力。乌龟得了烂甲病后,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,甲壳将不再生长,而且病况会越来越严重。因此治疗乌龟烂甲病的目的并非为了恢复乌龟原来的甲壳,只要将乌龟从病况中拉出来,就该知足了。
乌龟烂甲病的病因
乌龟患烂甲病最常见的病因是饲养水质恶化导致的。乌龟患病前期的最初表现为甲壳上出现白色点状物(类似小米粒状),继而出现甲壳腐烂现象,甲壳上出现大小不一的坑洼,呈白色或黄绿色,严重者可波及甲壳的基骨。严重患病龟的四肢、头颈部等处可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变,病龟经常将头、四肢、尾巴缩回壳内,长时间静卧水底不吃不动,最终衰竭死亡。当水质恶化时,乌龟的甲壳上容易滋生藻类,继而生长为苔藓,当苔藓生长较为严重时,乌龟就会因为背着较重的负担而下水活动,在上陆或下水的过程中,常常导致背甲或腹甲与坚硬的环境接触,从而磨掉表层的苔藓,形成较浅的坑洼,并露出乌龟甲壳的基骨,形成所谓的烂甲病。
乌龟烂甲病的治疗
乌龟得了烂甲病,治疗时可采用:①、将乌龟从原本的饲养缸中捞出来,并采用原缸的水将乌龟清洗干净之后,将乌龟置于100mg/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-15分钟。②、将乌龟捞出来之后,用3%浓度的生理盐水清洗乌龟的龟壳以及肢体,接着采用棉球蘸5%浓度的碘伏将伤口涂抹干净,为防止伤口被感染,可适当在伤口处撒上金霉素眼膏或者消炎粉。③、用纱布包扎好伤口之后,将乌龟放在干燥的容器,并在容器中放一些水,让乌龟可以自己饮用及排便,并在第二天换水。④、在给乌龟包扎1-2天之后,即可将乌龟放回老水较为肥的水族箱中,一般三天左右即可痊愈。治疗乌龟烂甲病,最主要的是要给乌龟提供一个接近生活的环境,水质必须保持优良,避免使用氯制剂药物,否则更容易导致乌龟感染。
综上所述可知,乌龟烂甲病并不是什么大病,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分析病因,并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,即可有效控制乌龟烂甲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