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品种蝎子好?
这个答案其实有很多,比如,亚洲的苏卡达象龟、非洲的豹纹陆龟、欧洲的欧氏水龟、北美洲的墨西哥钝口螈、澳洲的细颈龟等。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鳄龟和缅甸陆龟,因为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它们的幼体,饲养难度低,营养需求简单,价格也不贵。(当然,对于“最有营养”这个判断并没有科学依据) 但是,这些都不是我要说的正确答案!
我的答案是——没有最好,只有最适合。 先给出结论,我在《中国兽医者日记》里写到: 在中国,养陆龟犯法;在美国,养蜥蜴和蛇会收到恐吓信。 所以无论是什么动物,只要做宠物引入了人类社会就会遇到文化歧视的问题。
有些人可能会把对动物的偏好归结于个人喜好问题,但事实是,人类的喜恶是一种社会建构下的产物,而且是有力且有广泛影响力的(比如,在西方,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培育的纯血马,而黑人则很少拥有自己的驯马场,这是因为种族历史造成的不平等)。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,可能“适合”的定义会更清晰一些,但是作为宠物,“适合”的定义则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这主要是因为:
第一,“适合”是一个价值评判词汇,然而人们对价值的判定会受到自身认知、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。同样一只草龟,在土豪手里可能是“没一个像样的鱼缸我怎么养它”,在屌丝眼里则是“这么小的龟我怎么可能养得好”。
第二,“适合”是一种动态的过程,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。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踏上社会的人来说,“适合”的可能是一台600块的二手本田飞度,但对于一个已有家室事业有成的男人来说,“适合”可能就变成了奔驰宝马雷克萨斯。
第三,人的认知是有限且具有偏差的,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是建立在我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,而对于宠物的挑选也不例外。比如,有的人对于爬行动物带有偏见,认为它们冷血无情甚至有毒,因此看到有人饲养蜥蜴或者乌龟都会觉得不适,自然在“适合”的概念上也就加入了他们的主观臆断。
第四,“适合”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,因此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判断准则。比如对于鼠类来说,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并不高,只需要有一张床那么大就可以满足基本需要了,但是对于鸟类来说,1立方米左右的空间才能让它感到舒适。对于鱼类来说,800ml的水族箱就可以让他们生活得不错,但对于两栖类来说,却可能需要2000ml以上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。
总之,对于“适合”的定义,既要考虑客观因素,也要尊重主客观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多元化价值观。 那应该怎么办呢? 我建议是在了解自身需求和爱好基础上,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,同时兼顾他人看法,最后综合评判得出结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