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人眼虫病?
眼线虫病为眼内线虫寄生的总称,较常见的有结膜吸吮线虫、裂头蚴、莫尼茨绦虫蚴以及猪囊尾蚴等。临床上多为单侧散发,主要见于人类、犬、猫和牛。人眼线虫病多因偶然机会感染。幼畜感染眼线虫病可导致严重的角膜炎、慢性结膜炎、虹膜睫状体炎,并发角膜血管翳与晶状体前表面发生纤维组织粘连,或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与视网膜脱离等,预后不良。
病因:结膜吸吮线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犬、猫等动物,偶可寄生于人,中间宿主为眼飞蝇(俗名封眼蝇、白色小果蝇)。雌虫产卵于泪器、泪囊或附近组织,幼虫于结膜囊内破壳而出,此后若被停歇于角膜缘或结膜上的眼飞蝇叮吸时,幼虫即可进入该蝇的口器。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不发育,亦不繁殖。眼飞蝇携带幼虫至下一家犬或人时,将幼虫经口、鼻、眼等处排泄出。该幼虫落入结膜囊内,于半月后发育为成虫。成虫在眼内活动时会严重损害角膜与结膜。该幼虫偶可随泪液流入前房,或钻入角膜与巩膜。
诊断:根据临床表现较易诊断,必要时可查找虫体。
治疗:一般疗法:有继发感染时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滴眼。为防止角膜进一步受虫体损伤,可结膜下注射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氯硝柳胺(灭绦灵)30mg(该药有角膜毒性,在前房可引起严重反应,故不能作前房内注射)。手术疗法:在局麻下,用睑裂缝合器将两眼睑缝合,以便行局部压迫止血和防止剩余幼虫从裂隙中出来。将0.5%~1%丁卡因涂布结膜囊,滴入浸有新霉素与链霉素的眼药水2~3分钟使成虫麻痹,然后直接在裂隙灯下用有齿镊或眼科持针器取出虫体。如有游离幼虫隐藏在球结膜下难以取出时,在有齿镊尖端周围涂上少许50%葡萄糖液以降低表面张力,便于将幼虫挟出。角膜内线虫不宜勉强取出,只需滴用0.5%~1%丁卡因1~2次,使麻痹后自行脱出。对已成纤维化的线虫可行角膜板层或全层环切,将虫体切除。继发角膜炎或角膜混浊严重者,炎症控制后可行部分或全层穿透性角膜移植。
预防:人类患眼线虫病主要为管理牲畜不严格或个人卫生不良所致,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对幼畜的管理,防止幼畜在地上打滚,经常清理幼畜的厩圈,并给幼畜涂擦杀虫剂,可预防本病发生。另外加强个人卫生,防止蝇类叮爬眼部亦很重要。
预后:一般预后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