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疫苗是针对什么病毒?
猫咪传染病有猫瘟(恶性肠炎)、疱疹病毒(眼睛红,流眼泪,打喷嚏)、支原体(咳嗽,流鼻涕)和体内寄生虫(胃肠道不适,呕吐拉稀,消瘦)等。 一般刚买来的猫咪至少要接种疫苗2针,每针间隔21天。第1针灭活苗(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),3周后注射第二针灭活疫苗(预防细小病毒等);第1针抗体(免疫球蛋白)注射后,隔7天左右注射第2针抗体,之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即可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:无论是疫苗还是抗体,都是特异性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,而不能起到杀灭细菌或病毒的作用,也就是说它们只能起到“防患于未然”的效果。不能排除个别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仍然会感染发病的可能。但这只是极小概率的事件,且发生的几率远远小于不接种疫苗的概率。
目前,用于疫苗研究的流感病毒株都经过基因工程改造,降低了毒性,减少了副作用。但部分动物接种疫苗后会出现轻度发热、嗜睡等症状,一般在2~5天内自行恢复,极少出现持续性症状。 对疾病疫苗的接种还应考虑动物的个体差异性,如果动物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过敏症状,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,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。
猫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以下疾病:
1、猫传染性鼻气管炎(Fel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,FIR)。由猫疱疹II型病毒引起,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,主要的病征为上呼吸道炎症,并可能伴有消化道炎症。临场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,食欲不振,结膜潮红,打喷嚏,流脓性鼻液、咳嗽、呕吐、腹泻等,病死率和致瞎率很高。幼猫易感染,且易发生继发感染,常造成流行性肺炎。
2、猫肺炎(Feline Pneumonitis)。由衣原体病原(Chlamydia psittaci)菌引起,属接触性传染病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幼猫结膜炎、鼻炎和肺炎等。
3、杯状病毒病(Feline Calcivirus Infection)。由嵌杯状病毒(Calicivirus)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该病的一个过程,即传染性口炎和传染性肺炎。临场症状主要为弛张热,厌食,呕吐,流涎,牙龈和口腔粘膜潮红、具出血点、糜烂和溃疡,部分病例可见足部肿胀和腹泻。
因此,猫三联苗实际上包含猫鼻支疫苗。
4、猫泛白细胞减少症(Feline Panleukopenia,FP)。因该病可引起家猫等核白细胞大量减少而得名,是由猫冠状病毒(Parvo virus)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。临床特征为高度传染,发病急、死亡率高。幼猫临场症状主要为弛张热,食欲不振,呕吐,精神沉郁,极度虚弱,严重脱水和白细胞严重减少等,有时出现神经症状;成年猫常呈单纯性卡他性肠道炎,症状较轻,甚至呈隐形感染。
因此,猫四联苗包含猫三联苗。
5、猫爱滋病(Felin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,FID),由猫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引起,临床类似人艾滋病,该病可通过手术器械、公猫交配和抓咬等途径传播。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。